本报讯(记者刘德祥)他出生贫寒,毕业后却放弃更好的就业机会,矢志不渝投身公益事业,帮助上万人改善了生活;他创办“阿妈的药园”,带着彝族阿妈种植中药材,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他,就是沈海涛,永胜县农村社区发展协会会长,大家都叫他“阿牛”。
沈海涛出生于丽江市永胜县羊坪彝族乡,年毕业于丽江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后他加入了一个公益组织做义务工作者;年参与成立永胜县农村社区发展协会;年,他当选为永胜县农村社区发展协会会长,创办了“阿妈的药园”……“永胜县农村社区发展协会是当地成立最早的一个民间公益性社会工作组织,主要为妇女、儿童、老人及社区其他困境人群提供专业服务。”21年来,沈海涛“摸着石头过河”,开创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公益道路。
一次家访,改变了他的人生
年,刚刚毕业的沈海涛去农户家做家访,恰逢暴雨。
“房子漏得太厉害了,外面怎么下里面就怎么下。那个农户家有7个人,只有一张床,一些孩子连衣服都没有。他们用火塘里的灶灰涂在身上取暖,太阳出来了再出门。一天三顿吃的都没有,有青菜就吃点青菜,没有吃的就饿着肚子摇摇晃晃去学校……”当时看到这样的场景,沈海涛依然记忆犹新,“平时跟朋友在一起,我一直以为自己家是最穷的,一件衣服大哥穿了二哥穿,最后才到我穿。做了公益才发现,山区里的农户,比我家贫穷的还多得多。”这一次的所见所闻,让本来立志当一名体育老师的沈海涛,下定决心回到家乡做公益。
从此,他“摸着石头过河”,开创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公益道路:山区没有路,他动员群众参与修路;他向社会募集资金,为经济困难的服务对象提供援助;有孩子辍学在家,他前往家访,提供学费、生活费资助;村里没有稳定收入来源,他联合村民发掘当地特色产业带动农户增收;他到户宣传,鼓励、帮助女性自主创业,推动成立妇女组织,参与公共事务,着力保障农村妇女合法权益;他建立互助养老服务站,让老人们闲暇时得以娱乐、放松,并登门拜访、陪伴老人,为老人提供心理疏导和慰藉;他将留守儿童集中起来,游戏、运动、阅读,陪伴孩子们的童年。这一做,就是21年。
一直坚持,带动社区发展
“我们协会致力于服务农村社区,主要围绕农村各类困境人群开展服务。”沈海涛说,“协会通过长年累月的实践,探索出以项目资金为切入点,通过民*部开展的‘三区计划’项目,建立产业发展循环金,充分发挥项目资金效益,促进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式’产业发展模式,带动服务对象、服务区域发展。”
特别是年当选永胜县农村社区发展协会会长以来,沈海涛带领永胜县农村社区发展协会,在永胜县范围内开展了社区发展、困境人群帮扶、生态环保、协助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项目,得到财*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各级民*部门、中国民生银行和中国扶贫基金会、博世中国、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无锡灵山基金会、卡丝慈善基金会、云南省社会组织促进会等众多*府部门和基金会、爱心企业的支持。年至今已筹集资金余万元,累计服务10万余人次。
创办“阿妈的药园”,为农村妇女赋能
“我们彝族阿妈,她们懂得很多中药材的作用。孩子病了或者家人不舒服了,她们会拿着小锄头,到房前屋后挖些药材回来。所以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小菜园似的药园。”沈海涛说,“药园里的一些药,在市场上还是很紧缺的,我们便想着让这些彝族阿妈,规模化种植药材。”
沈海涛说干就干,自年起,他发起“阿妈的药园”系列项目,通过筹集社会资金、借助*府力量,扶持农村留守妇女科学化、组织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中药材产业。“经过不断的调研和考察,我们发现,永胜特别适合种植滇重楼等中药材。这些中药材经过科学的种植培育,不但可以带来不错的收益,还可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沈海涛说。自年至今,“阿妈的药园”系列项目在云南省永胜县东山傈僳族彝族乡、羊坪彝族乡、松坪傈僳族彝族乡、大安彝族纳西族乡、片角镇等地发放建园物资24余件,帮助余户农户规模化种植中药材共余亩。中药材种植,帮助山区农户家庭年均收入稳定提高到元以上,发展最好的农户年均收入已经突破0元。系列项目使余位农村留守妇女家庭2余人直接受益。
年,“阿妈的药园”在全国百个公益项目中脱颖而出,入选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社区英雄》栏目。沈海涛在央视的舞台上向全体观众讲述自己和农村、公益的故事,令无数观众感动落泪,他也当选为第六季“社区英雄”。年,“阿妈的药园”乡村振兴扶贫发展系列项目案例入选云南省民*厅编撰的《云南省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案例集》。年,“阿妈的药园”项目入选凤凰网“年度十大公益创意”。
如今,沈海涛带领协会,利用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力量,参与永胜县农村社区发展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