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闺蜜关系的组团式养老靠谱吗?
成都有5个年均年龄50多岁的单身姐姐相约到云南丽江抱团养老,没想到在寻找房子的过程中一波三折,差点散伙。
年,葵姐找到了两个相识20多年的老同学琳姐和蓉姐,打算退休后找一个气候、风光好、适合生活的地方一起养老。葵姐平时爱好打麻将,觉得人太少了三缺一,于是又找了两个同学艳姐和梅姐,刚好5个姐妹都是单身。
姐妹5人为了寻找最佳的养老居住地,走遍了四川大大小小的城镇,一边看一边玩。很快,她们就发现分歧来了,三个姐妹喜欢回归自然,想落足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类似阿坝的地方,另外两位姐妹想靠近城里,因为城里配套更好,小山村附近商店、饭店、医院都没有,习惯了大城市的她们觉得生活很不方便。
有一次她们选了一个离县城有60公里远的寨子,医院花了两个小时,考虑到年龄日渐增大,她们决定现实一点,从医疗卫生的角度回归到生活更方便一些的地方。
最终,五姐妹来到丽江,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终于定下了玉龙雪山脚下一处半山腰的房子,作为退休后姐妹们共同生活的地方。还把户口也迁了过去。
然而,当五人一行来到买来的老房子面前看到破败的景象却大失所望,她们决定推倒重建,但是土建后看起来像个两层平米的村镇小工厂,于是她们又找来设计师重新改造装修。
但是问题又来了,每个人需求不一样,有人想要装电梯,有人想在房间有个小厨房,有人想简约好打扫卫生,有人想要10个房间10个风格,轮流换着住,有人想要开放式厨房。各种各样的要求让设计师听了都头大。
经过几个月的改造,房子焕然一新,设计师并没有让5姐妹失望。
5个姐姐能否实现“最美退休梦”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是闺蜜抱团养老的方式非常让人羡慕。当你老了,找一群志同道合,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同学朋友生活在一起。找一个有雪山草甸,民风淳朴,阳光空气好,人少也安静,食材也原生态的地方定居,白天一起爬爬山,看看书,晚上摆摆龙门阵,搓几圈麻将,平时生活也可以相互扶持、相互关心、相互照应。想想都觉得是件很舒服,很幸福的事情。
人年龄大了一个人有孤独感,独居老人晚上有个头疼脑热的,如果没有人在身边端茶倒水,医院,有时候后果不堪设想。而且儿女长大后也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一定能够长久陪伴老人身边。
抱团养老不是一件新鲜的事,国内也有很多尝试,快乐到老的很少,失败的居多。因为抱团养老有很多需要解决的细节问题。在一起可以相互照应,但距离太近也容易产生矛盾。
1.抱团养老的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抱团养老的对象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组团买房子,到陌生城市重新安家也要一笔不小的费用,而且要有生活自理能力,年龄在55岁到75岁之间,才能融入到集体的生活氛围当中。案例中的5个姐姐年龄都是50多岁,能在丽江买一套平米的房子物质条件不俗。
2.抱团的老人性格、生活习惯,价值观的不同而导致的磨合问题。
比如案例中的葵姐性格就比较强势,就会存在其他三个姐妹是否能信服的问题。而且每个人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不同,难免会有一些分歧。比如葵姐腿脚不好,不愿意多走动,艳姐比较喜欢锻炼。
还有家里的电器使用习惯,公共卫生打扫,烧菜买菜等问题也会造成生活方面的诸多不便。
3.没有制度规范约束,怎样避免“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困境也是个大难题。
如果抱团养老,就要“立规矩”签订协议:姐妹们每天轮流值日买菜、洗菜、洗碗、打扫卫生、处理垃圾,公共区域卫生包干。
但是姐妹之间哪怕签了协议来规范,这个还是要靠个人自觉,没有强制力。
4.缺乏专业的养老服务
老人的行动能力比较弱,比如案例中两个姐妹有一定程度的心脏问题,需要更专业的护理能力,其它姐妹不一定具有这个能力。
假如半夜有人得了疾病,其它姐妹如何发现,有没有人懂得抵达之前的急救?谁去为引路?医院?谁付钱?病人若住院,谁来陪护……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最好抱团养老的小团体,有人懂得一点医学知识,有人擅长做饭,有人会维修等等,这样可以角色互补,相互保障。
5.组织分工的问题
5个姐妹之间想要维持长期稳定,不分崩离析,需要一个带头大姐,还有明确的分工。要想好5人之间出现矛盾、纠纷或是吵架之类情形时,如何解决?
虽然抱团式养老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这种“自治+互助”比居家养老能过得更快乐,会日益成为未来重要的养老方式。
大家觉得这种闺蜜组团养老的方式怎么样?有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呢?
#5个50岁单身闺蜜买房抱团养老#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