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数据要上传到云南省大数据系统,把你们列入中国征信系统。游客买东西是一面镜子,你是人是神是魔是*,还是魑魅魍魉,照得清清楚楚。你想做什么我知道的,坛子里做个搅屎棍。”
近期,澎湃新闻发布的《跟拍云南低价游:游客遭威胁不消费纳入征信》视频中,导游在驶向购物点的大巴上,对游客出言“胁迫”,为接下来的“强制消费”铺垫。
这是“低价游”的典型场景,也再次揭开云南“低价游”积弊的一角。
近几年,云南对“低价游”强力整治,包括推出史上最严厉的“22条”措施,推动旅游革命,成效也较显著,官方曾在年初称云南已基本告别低价旅游与强制购物。
而此次曝光的“低价游”,也敲响了今年全国旅行社行业的第一记警钟。3月19日,中国旅行社协会发布一封“关于合法合规经营抵制不合理低价游的公开信”,可见其影响仍在持续发酵。
云南旅游的“低价陷阱”为何屡禁不绝?在其“整治-反弹”数次循环的背后,主角并非只有旅行社,一个目的地转型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隐现其中。
你以为的“薅羊毛”,其实是被“割韭菜”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低价游产品至今仍具有一定吸引力,凭借的是部分消费者“薅羊毛”的心理,以及部分“先承诺,后消费”的隐蔽陷阱。
以澎湃记者订购的产品为例,其在随机下单了一款“昆明大理丽江6天5晚双飞游”产品。元的价格包括2人从上海到昆明的往返机票(非廉航,实际乘坐南航和东航),石林风景区、玉龙雪山(包括大索道)、洱海游船等门票和交通费用,以及6天5晚的住宿、餐食和机场免费接送服务等。
出发前,客服人员明确向澎湃记者承诺“无强制消费和隐形消费”。但人均元的旅游产品,包含了6天5晚的大小交通、景区门票及全程食宿,已数倍低于成本价。事实上,仅上述石林景区、云龙雪山、洱海游船等门票+小交通费用,其官方价格就已超过元,该产品的真实性与实际体验可想而知。
当前市面上,此类主打“千元价格”和“深度旅行”的产品不在少数。执惠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云南深度游”,得到的页面中包含至少5条广告,随机点开一条,出现的多为人均千元的云南深度游行程。去年11月,罗永浩直播间也曾因售卖低价旅游套餐而引发热议,描述为“6天5晚云南轻奢深度游”的产品售价仅元,尽管不少网友表示云南低价团“水深需谨慎”,但该产品依然销售近千件。
图片截自相关网页
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推出“低价游”产品的旅行社,往往通过看似高质量的产品与低于成本的价格,制造出强烈反差,并以此吸引目标客群。一旦流量入口形成,旅行社便开始“撒网收割”——食宿标准降低、景点行程打折是其降低成本的惯用方式,而临时加价收费和强制购物消费,则是导游及旅行社“吃”回扣的盈利手段。如澎湃新闻跟拍视频中,导游在6天内带游客前往购买茶叶、翡翠、雪花银、*龙玉、中药材、银器等多种商品,并出言“威胁”游客消费。
图片截自澎湃新闻七环视频
《调查
跟拍云南低价游:游客遭威胁不消费纳入征信》
导游声称:消费数据要上传到云南省大数据系统,把你们列入中国征信系统。游客买东西是一面镜子,你是人是神是魔是*,还是魑魅魍魉,照得清清楚楚。你想做什么我知道的,坛子里做个搅屎棍。
而陷入“低价陷阱”的参团游客们,原以为能“薅羊毛”,可实际上却是被“割了韭菜”。参团游客们多为自由行意愿与产品分辨能力都相对较低力的老年群体,这部分对于价格敏感度较高的游客群体,构成了“低价游”产品的目标客群画像。驴妈妈旅游网老年游大数据显示,年平台60岁以上出游人次同比上涨5成,跟团游占比达到7成。
从市场需求的大背景来看,尽管休闲度假需求近年来逐步走高,但实际上,传统观光游仍保留其固定市场。对于出游意愿及频次逐年增长且价格敏感度相对较高的“银发一族”来说,跟团观光旅游仍是其首选的出游方式。
同时,以云南为代表的目的地,其差异化旅游资源丰富,在国内旅游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较为突出,但由于本地消费能力与休闲需求尚未完全释放,因此旅游业发展高度依赖省外游客。此类目的地对于省外的中老年客群来说,多为“一次性消费”的观光旅游目的地,同时随着客群基数逐步扩大,导致“韭菜割完一茬又长一茬”,这也使不合理“低价游”现象得以延续。
“免费午餐”背后的利益链条
早年间观光旅游盛行,给低价游提供了足够的生存空间,但其能够蔓延至今,免不了被质疑监管缺位。事实上,从国家到地方层面,都对此类市场乱象进行过反复整治,效果也一度立竿见影。
国家层面,年,原国家旅游局印发《关于打击组织“不合理低价游”的意见,首次以文件形式定义了“不合理低价游”,并明确了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处理的标准。今年3月17日,文旅部又部署开展了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专项整治行动,其中,特别强调严查以中老年为主要目标群体的包价旅游产品。
图片截自文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