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美丽云南行》带您走进丽江玉龙县的白沙古镇,去那里认识一位守护着纳西传统制铜技艺的传承人和善均。
随着"铛铛铛"的打铜声,我们走进了位于丽江玉龙县白沙古镇和善均的家。
和善均是纳西族传统制铜工艺传承人,也是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曾经,丽江的铜器是茶马古道上输往藏区的大宗商品,又是纳西族姑娘结婚时必备的嫁妆,对于纳西族家庭而言,更以拥有铜器为荣。
然而时至今日,丽江只剩下和善均一家还在打铜,成为纳西族这门传统技艺最后的传承人。
记者:“现在做的这个是什么东西?”
和善均:“这个是一个纳西族器皿传统造型演变过来的,是一把壶,烧水的,它的名字叫茶炊。”
和善均正在做的器皿叫茶炊,是今年春节前一位台湾客人订做的。圆润的铜壶身上既有典型的纳西文化东巴八宝图,又有汉文化五福拜寿图。
壶嘴采用纳西族吉祥鸟松鹤的造型打造,寓意长寿。这把壶和善均已经做了两个多月,还有二十多天才能完工。
除了炼铜,这样的捶打占了铜器制作工艺中的大部分时间,不论是前期的打胚、修形,还是后期增加硬度和亮度的点冷锤,即使一个造型简单的茶杯,也需要制铜师傅成千上万次的捶打。
和善均:“有些人看了我每天都在重复这个动作——锤击,很单调,好多人都跟我说,是不是每天都做这个很无聊,其实不是的,每个锤落下去,你看似是一样的,但是是不一样,我看器皿的造型,落锤的方向每一天都在改变,所以这是一种享受,再说当你把一个器皿,从一个铜矿石做成一件我想要的那个效果的铜器的时候,我就感到一种成就感。”
和善均的制铜技艺是17岁时跟父亲学的,从第一次接触制铜到现在整整30年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善均在制作茶盘、水壶、小火锅等传统器皿上融入了自己更多的创意,让纳西铜艺在保留传统特色和实用价值的基础上更加精致。
和善均:“这把壶是纳西族传统的造型,茶壶,我们烧水用的,这把壶是现在做的,它还在保留着纳西族的造型,就是比较圆润,但是它的锤艺各方面都比以前进步了好多,比较均匀,还加了一些比较好看的吉祥的纹路,还有就是以前老的那种壶,在火里烧了后是非常烫手的,现在经过创新更新,已经做到了绝对不烫手。”
在文博会和各种展会、比赛上,和善均的作品获奖无数,但他依然谦虚地认为这一切并不是自己有过人之处,而应该归功于纳西族独特的民族文化。
和善均:“还是由于纳西的文化,它的风格,它的圆润度,或者饱满度,它的造型,一看就和其它民族的有点不一样。”
现在,和善均也带了徒弟,但他觉得了解纳西*铜制作工艺的人还是太少,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是他最大的心愿。为此,他把自己的家设计成了一个铜艺博物馆,除了可以在家炼铜、制铜外,游客还可以参观或体验制铜的流程,还能品尝用铜壶煮出来的茶,希望借此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门民族技艺。
和善均:“当时我父亲还在的时候说过一句话,我儿子学了这门手艺,我这一生无憾,这是他最大的欣慰,到我这一代的话,绝对不能让它断了。”
在日复一日的锤炼和敲打中,和善均完成了上万件铜艺作品,在不断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他也力图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找寻那些已经失传了的纳西制铜工艺,让那些传说中和博物馆中的技艺变成现实。
和善均:“比如说这个工艺,叫做白铜嵌紫铜丝,这个工艺据我父亲说可能已经失传了七八十年到一百年左右,确实做起来也很难,我将近花费了四年的时间,在今年的六月份把它恢复了,让它变活了。”
和善均说,目前他已经掌握了三种纳西特有的传统制铜工艺,但还有三四种传统工艺没有恢复。让这些失传的纳西传统制铜工艺重见天日,为纳西文化增添光彩,是和善均此生最大的愿望。
完整节目视频
▼
记者:金羽璇王杰朱楠闵志龙
编辑:留言斐语
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