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又名“大研古镇”,坐落在云南省丽江市大研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4′,北纬26°52′。海拔余米。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镇。丽江古城是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县城之一(另一座为山西平遥古城)丽江古城有着绚丽丰富多彩的地方民族习俗和娱乐活动,纳西古乐、东巴仪式、占卜文化、古镇酒吧以及纳西族火把节等等,别具一格。丽江古城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古街
丽江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质感细腻,以红色角砾岩(五花石)铺就,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质感细腻,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四方街是一个大约平方米的梯形小广场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飞架有座桥梁,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形式有廊桥(风雨桥)、石拱桥、石板桥、木板桥等。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
大石桥为古城众桥之首,位于四方街东向米,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因从桥下中河水可看到玉龙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桥。该桥系双孔石拱桥,拱圈用板岩石支砌,桥长10余米,桥宽近4米,桥面用传统的五花石铺砌,坡度平缓,便于两岸往来。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飞架有座桥梁,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形式有廊桥(风雨桥)、石拱桥、石板桥、木板桥等。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
木府
木府原系丽江世袭土司木氏衙署,“略备于元,盛于明”。历经战乱动荡,年春重建,并在府内设立了古城博物院。
木府风情
修复重建的木府占地46亩,坐西向东,沿中轴线依地势建有忠义坊、义门、前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配殿、阁楼、戏台、过街楼、家院、走廊、宫驿等15幢,大大小小计间。衙内挂有几代皇帝钦赐的十一块匾额,上书“忠义”、“诚心报国”、“辑宁边境”等。有人评价:“木府是凝固的丽江古乐,是当代的创世史诗。”
丽江木府是丽江木氏土司在丽江的宫殿,纳西民族首领木氏字元()世袭丽江土知府以来,历经元明清三代22世年,所以木府是丽江地区*治、文化中心,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讲述丽江木氏土司风云故事的电视剧《木府风云》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广场,占地约6亩。广场的形状很像方形的知府大印,由土司取名四方街,取“权镇四方”之意。也有人说是因为这里的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是四面八方的人流、物流集散地,所以叫四方街。
四方街是丽江古城心脏。
四方街以彩石铺地,清水洗街,日中为市,薄暮涤场的独特街景而闻名遐迩。其四周6条五彩花石街依山随势,辐射开去,街巷相连。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置身其中,令人仿佛步入了“清明上河图”的繁华景象。古城中至今依然大片保持明清建筑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楼房鳞次栉比,既突出结构布局,又追求雕绘装饰,外拙内秀,玲珑清巧,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民居博物馆”。更值得一提的是,古城居民素来喜爱种植花木培植盆景,使古城享有“丽郡从来喜植树,山城无处不飞花”的美誉。丽江凉粉
又名鸡豆凉粉,传统小吃。味鲜美、韧性好,可口、价廉。原料主要有
“丽江凉粉”
鸡豌豆、韭菜、绿豆芽、花椒油、油辣子、炒火麻子面、醋、酱油、姜汁、蒜泥、香油、盐等。制时先将鸡豌豆用冷水泡一夜,待豆泡软后磨成糊状,滤渣后把桨煮沸,再放进少许生桨或小粉搅拌,煮成糊状成黑色,这时盛入盆盘之类器皿中使其冷却即可成为凉粉。吃时将凉粉切成铜钱厚,1厘米左右宽的长条,放在碗内加上事先制作好的凉韭菜、绿豆芽和各种佐料,调料拌匀即可食用。冬天切成块用锅煎*、热食。还可做凉粉炒韭菜、炒腌菜等多道菜肴。[4]
丽江美食以纳西菜色为主,除此以外,在古城内外会看到不少成都、四川饭馆,大多是由从各地到丽江从商的人所开。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纳西菜有三叠水、八大碗、至高部,菌菇类如松茸、鸡枞、羊肚菌,不仅名贵,且味美滋补,也是丽江独有的佳肴。三文鱼和腊排骨虽不能称为标志性的本地菜,却很受欢迎,食者众多。大研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有名的小吃一条街。另外,要想吃的便宜或吃风味小吃可到各农贸市场去吃,新大街的(百信商场、七星街附近)华都商贸城里面也有很多的各地小吃,营业到夜里两点多。
纳西族[12]的音乐,除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诗歌舞三者合一的“温麦达”、“阿热热”、“三多舞”等曲调外,还有古典的大型乐曲白沙细乐和丽江古乐.乐器有横笛,竖笛,芦笛,二*,南胡,中胡,大胡,苏古杜,三弦,琵琶,筝,瑟,云锣,木点,铃,海螺,鼓,唢呐,长号,钹,芦笙和口弦等,其中,有很多是从内地传入的。
丽江古城
《丽江古乐》来源于汉族的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相传为宋乐,保留下来的只有来源于洞经音乐的那部分。传闻原有汉族经文配唱,传到纳西族民间后,逐渐变为单纯的乐曲.整个乐曲分为神州和华通两个大调,并根据不同内容分为五十多个小调。经常演奏的有:“清河老人”、“小白梅”、“水龙吟”、“山坡羊”、“万年欢”、“吉祥”、“八卦”、“步步骄”、“到春来”、“到夏来”、“到秋来”、“到冬来”、“浪淘沙”、“十供养”等二十多个小调。
历时多年的丽江大研纳西古乐会在民族音乐家宣科的推广和组织下,以将纳西古乐推向世界.宣科率该演奏团到挪威,英国等地的演出是这一古老的音乐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纳西古乐
丽江纳西古乐,来到这里一定要去听听这儿最原始的声音,还有著名的宣科老人的表演。宣科老人对音乐方面很有研究,为音乐作出很大的贡献,现年老人已经八十岁了,却依然说话风趣幽默,普通话英语都相当标准流利。表演的这些老人穿着很古朴,乐器也很古朴,仿佛要将我们带到古时音乐鼎盛时期。
客栈文化
丽江古城在南宋时期就初具规模,已有八、九百年的历史。自明朝时,丽江古城称“大研厢”,因其居丽江坝中心,四面青山环绕,一片碧野之间绿水萦回,形似一块碧玉大砚,故而得名。客栈为古代酒店的称号,是为了满足人们外出郊游或远行的需要而出现的,自古以来,人们在出外远行时便会找地方投宿,而提供这些地方供人暂住的就称为客栈。在中世纪后期,因为商业贸易日益蓬勃,远行贸易的商人越来越多,而至世界各地传教的传教士、朝拜的信众、与别国进行交涉的外交官员、传递信件的邮差的数量亦不断增多,客栈的数量随之而增。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