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隐居8年收文物:开设古建博物馆
吴忧摄影华小峰 李晓春的宅院并不好找,从高速公路下来拐进温江万春镇,再由大路拐上乡间小道 还好,在狭窄的乡间小道,小车刚好能够通行。 我一个平方都没买,租了一个房子,一个院子,就在这里住了8年。 70后,40岁的李晓春过着隐居一般的生活,在后院兴建的几栋老房子,是他毕生的心血, 别看只是几个古建筑,这些都是我从各地收回来的宝贝,通过复原,将展现明清两代的古建文化 传统文化,就在这些建筑当中传承。 他的收藏 屋里堆满了古物宝贝 在约定的时间,李晓春站在院门外迎接。只见其衣着仍旧朴素,甚至邋遢。李晓春说,自己当过导游,做过生意,有一些积蓄,但是为了这个古建筑博物馆,自己贴上了老本。 在工作的时候,我就非常喜欢收藏,特别喜欢牌匾、家具还有跟建筑有关的古物。 李晓春一边说,一边将领进大门,到一个两层砖房小楼内部。堂屋堆满了李晓春的宝贝, 这个屏风是民国时期的,儿女给老的做70大寿,请大师刻上去的。 李晓春说, 这就是孝道文化,所以说传统文化就在这里,就在这些细节里头。 在堂屋的一边,还堆放着许多牌匾, 以前搬新家、住新房,流行的都是送牌匾,不管是 一路顺风 还是 马到成功 ,都是给主人家的一种祝福。 李晓春说, 哪像现在的,一个红包就了事,钱有了,但是感情淡了。 他的执著 曾为一扇门跑上千公里 两层小楼的每个房间,都摆放着一张老床。床身有半个人高,床下还放有脚凳。 每个床都是不一样的,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 看上面支架的雕刻造型,一般都有吉祥八宝,这个将*床上就是万马奔腾,那个文化人的床就是简单朴素的梅兰竹菊。 李晓春介绍了自己的看家宝贝,又介绍起它们的来历, 不好找,不好找。 李晓春说, 几十年了,就找来这些,不要看现在堆不下了,后面博物馆修好,还要继续补充。 李晓春介绍,从古建筑本身到屋里的摆件和家具,自己都是从四川各地收罗过来的,曾经为一扇将*府的大门跑了上千公里,也曾为了一个小摆件在别人家 赖 了半个月。 至于价格,李晓春说都是秘密, 在我看来,都是无价之宝。 他的理念 不是新建老建筑,是复原老建筑 后院,3栋木结构的老楼已经搭架完成,剩下的3栋则开始打地基。在院子中央,堆放着李晓春从各处收回来的木头,每一根都有编号, 这个是广元一个祠堂的,这个是阆中一个地主家的 对于每根木头的来历,李晓春都烂熟于心, 每一根木头都是从老建筑来的,我们不是新建一些老建筑,是完全复原一些建筑,就靠这些老木头。 李晓春说,这些建筑用木头虽然大多是普通的柏木,但是历经数百年仍旧是上好木材, 清洗了,取下以前的钉子,如果有破损,再简单修复一下,完全可以再用个几百年。 在李晓春看来,房檐上的雕刻、房梁上的绘画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三国文化到孝道文化、佛教文化,在这些古建筑当中都能找到。 今年年底就能建成,占地6亩左右,不大也不小。 李晓春说, 希望人们来看看古代的建筑,来感受传统文化。 六旬木匠 修博物馆不要图纸 工地上,65岁的木工罗师傅,自称是家乡最后一批手工木匠。现场不见图纸,罗师傅只在木头上点点画画,再用工具一番车、刨、敲之后,两根木材就能完全对准,成为房梁或柱头。 都在这里。 罗师傅指着自己的头说,之所以不要图纸,是因为自己已经把图纸记在脑袋里。靠着这样的功夫,罗师傅年轻时曾参加峨眉山金顶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