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金山街道团上村魔芋种植基地正迎来丰收,尽管冬日的空气中夹带着寒意,收获现场却一派热火朝天,三四十个工人正在不停地忙着刨芋、扒土、分捡、装车,皮球一样大的魔芋躺满一地。
看中优势回乡发展
基地的负责人是云南鹤浚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王翠良,他正在地里指挥工人采挖,“这片魔芋总的面积有多亩,全部是由我们公司投资种植的,从目前采挖的情况看,效益很可观。”王翠良说,鹤浚鸿公司总部在昆明,是一家专门从事魔芋种植和加工的企业,原来的重心在昭通等地,已发展到亩的规模。去年开始,公司才在丽江开始布局魔芋种植,除了团上的这片基地,在玉龙县石鼓镇等地还有多亩。
“一方面我是石鼓人,回来发展也有意愿,但最重要的在于丽江有许多像团上这样魔芋种植条件非常好的地方。”为什么突然在丽江搞这么大规模的魔芋种植?王翠良解释说,他和公司看中的就是丽江是一块魔芋种植的“宝地”。鹤浚鸿公司的技术团队到全省甚至全国的许多地方实地考察过,最终认为丽江的部分地区和昭通乌蒙山片区的环境相似,从海拔、气候、温差等诸多因素看,都是魔芋种植的好地方,而且在光热资源等方面甚至比昭通等地还要好,称得上得天独厚。
破除瓶颈喜获丰收
古城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李立*介绍说,丽江魔芋种植的历史很久,种植范围也广,四县一区都有种植,只是规模大小不一,魔芋种植这两年效益越来越好,但规模总上不去,主要是因为产业自身也有瓶颈。主要是,种植魔芋病虫害较多,而且防治难度大、手段少,导致出产和效益较低,老百姓在缺乏技术指导的情况下自己种,好一点的能达到百分之六七十的出产,严重一些的时候甚至直接绝收。
一块正在采挖的地里,李立*和他的两个技术人员已经测产完毕。他告诉记者,几块地一个坏烂的魔芋都没发现,保守估计这片基地出产能达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这是如何做到的?
“像根腐病这样的病虫害是大敌,我们心里清楚,所以在防治上下了苦功。”王翠良表示,对于病虫害多产量低这个“瓶颈”,他们有自己的“法宝”。技术上,公司通过多年的摸索总结,形成了从种源、土壤消*、肥料控制等等一套完善的防治办法;充分利用丽江昼夜温差大的自然条件,有天然除病菌的效果;魔芋生长最好的海拔是0米到2米左右,像团上这些地方海拔刚好合适;雨季较少,魔芋也不容易得病和腐烂。
依托自然优势和人工技术,王翠良的基地喜获丰收。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魔芋的投入在1.2万元左右,只要病虫害防治住了,每亩产值可以达到2.5万以上,纯利在1万元以上,如果种的是产量更高的商品芋,每亩产值更可以高达4万元。
助农致富带动一方
“魔芋种植是个好产业,效益好除外,带动村民增收的能力也很强。”望着热火朝天的采收场景,王翠良感慨地说,这里以前都是荒山荒坡,村里的人外出务工的多,山地更是没人管没人种,现在全部种上魔芋,一年时间就已经大变样了。
“当然是好事,家门口就能把钱赚了。”正在帮忙采收的和丽芳告诉记者,她以前是搞旅游的,前几个月受疫情影响就回村了,本想着今年日子难了,却又能到魔芋基地里来打工,都不用出去了。现在,她在这里已经打工3个多月了,每月能有三四千元。正在帮忙装车的陈顺英笑着说,自己一家人都靠这个了,去年她家把几亩土地以每亩元的价格流转给鹤浚鸿公司,然后从年初开始家里的3个劳动力就一直在基地打工,算下来每个月收入超1万多元。
王翠良说,魔芋种植的一个特点就是周期长、用工量大,基本从种下去到收上来10个月左右的时间都需要请工,保守算,许多像陈顺英这种既把土地租给基地,又全家来基地打工的,而且不用出去奔波。
信息来源:丽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