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
这位91岁的老人走了,一颗稻种,填满天下粮仓;千言万语,道不尽一生故事。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
年他和丽江的缘
20世纪80年代,永胜县涛源镇被列为云南永胜水稻超高产示范基地。
“当时在涛源镇,有20亩左右超级水稻试验田,年8月份试验田经鉴定后,稻田的产量达到吨量,消息也马上传到了袁隆平院士那里,没过几天他就来我们的试验田里亲自验收。”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和忠说。年身为丽江地区农科所所长的和忠,全程陪同袁隆平完成了在涛源镇的试验田验收工作。
“接到袁隆平院士要来试验田的消息后,我提前几天就去了涛源,把所有的后勤工作安排好,迎接袁隆平院士的到来。看到他时,第一感觉就是平易近人,穿着简朴。”和忠回忆,当时袁隆平带领30多名水稻专家,亲自下田和农民、科技人员进行交谈。袁隆平对试验田进行了确切分析,他说,涛源镇昼夜温差大,光伏条件好,周围又有水温较高的水源,这样特殊环境才能充分挖掘出优质品种的水稻。年验收后,永胜超高产示范基地的水稻亩产超出了千克。
“记得当时袁隆平院士还跟我说,永胜涛源的特殊环境非常好,可以充分开发品种潜能。但是基础设施落后,示范田不规范,田间设施也不到位。他当时还向原来的云南省农业厅建议给予涛源一定的资金,用于改善基础设施。”
袁隆平亲自验收涛源试验田给丽江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深远影响。验收过后,原云南省农业厅采纳袁隆平的意见,在永胜县涛源镇先后建立了专家楼,投入了更多的科技人员,改善涛源的基础设施,规范20亩试验田。之后几年,原国家农业部还在古城区金山农业基地投资了万元,建设了良种繁育基地,水稻良种也得到了更好的培育。
短短几天行程他的精神让人敬佩
“虽然我和袁隆平院士的交流只是短短的几天,但是在这几天里,对我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首先我看到了他艰苦奋斗的精神,3天的行程中,他没有要求特殊照顾,当时餐食也是很简单的,他从来没有抱怨,一心扑在水稻验收上。让我非常震撼的是,当时他已经快要70岁了,但他还坚持亲自下田和科技人员一起分析水稻,这给了我很大的启迪,我认识到,科研人员一定要下到田间,和农民们多交流,多了解农民在科技方面的需求,深入一线,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和忠说。
和忠在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了40多年,他一直以袁隆平为榜样,为丽江的农业科技研究作着贡献。不到1年的时间,他即将退休,但每每谈起这段经历,他觉得自己非常的荣幸。
年秋天,第五届中国杂交粳稻科技创新论坛在昆明举行,论坛上,袁隆平说:“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为了研究杂交水稻不止一次来过云南,曾去过世界少有、国内唯一的水稻高产区和产量潜力测试地永胜县涛源乡(现涛源镇),那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袁隆平曾称赞:云南有两个天堂,一个是香格里拉,一个是种水稻的天堂——永胜涛源。年试验田亩产千克,最高时产量达到了千克,“不得了啊”!
本文来源:丽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