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收益率大涨
上市公司哄抢理财产品
临近年末,不断推高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不仅吸引了许多个人投资者,也吸引了许多上市公司。虽然“钱生钱”给上市公司带来了一些甜头,但大量的闲置资金得不到合理利用和管理,正是实业发展的大问题。
见习
马玲玲临近年末,不断推高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不仅吸引了许多个人投资者,也吸引了许多上市公司。据统计,12月14日至28日,短短两周内,就有106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将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仅28日便有12家。自去年年底证监会放宽上市公司闲置资金使用范围以来,上市公司理财潮便成了股市一大现象。据统计,上市公司理财潮中,“闲置资金”“超募资金”是上市公司理财的主要资金来源。森马服饰(002563)近日公告,将使用不超过10亿元购买保本型理财产品,闲置资金主要由于“营销络建设项目”和“信息化建设项目”推迟进度。伊利股份(600887)则以不超过11亿元购买理财产品,主要为了提高闲置资金利用效率。而“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为上市公司主要购买对象,且多为一至三个月短期理财产品。除了大额资金闲置外,年末节节升高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亦是上市公司理财潮的一大推手。12月25日,朗姿股份(002612)向友利银行(中国)购买1亿元的金友利理财产品,预计年收益率达7.3%,并向韩亚银行(中国)购买两款理财产品,年收益率也分别高达6.4%和7.3%。另外,不少上市公司购买了建设银行“乾元”系列理财产品,而这一系列产品年收益率也由11月份5.2%左右升至12月6%左右。建行一内部人士表示,年末为完成相应指标,理财产品收益率都疯涨,相关业务员也都在争取上市公司的大额资金,过了这段时间收益率就会重新下调。许多上市公司均表示,购买理财产品是为了提高资金利用率。但全年来看,上市公司理财潮峰值主要出现在6、7月和12月。今年6月“钱荒”来袭时,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和上市公司的资金投入皆水涨船高。如今,年末资金面偏紧,再度引发理财潮。业内人士表示,部分资金在金融体系空转产生“泡沫”,而上市公司大量闲置资金也未能真正落地发展实业。虽然“钱生钱”给上市公司带来了一些甜头,但大量的闲置资金得不到合理利用和管理,正是实业发展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