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丽江热点十年奋斗路,来听他们讲述与华 [复制链接]

1#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629689.html

早前发布

丽江热线APP

*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

华坪县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全面小康如期实现

“十四五”开局良好

铸就了华坪发展的“*金十年”

特别是近年来

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新冠肺炎疫情冲击

以及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

全县上下攻坚克难、砥砺奋进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年全省区县第一

年全市第一、全省第20位

8月23日上午

“丽江这十年”华坪县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

随后举行了“我的这十年”群众代表访谈会

访谈会上

作为华坪县群众代表

他们讲述着自己的十年奋斗故事

……

↓↓↓

丽江隆基公司技术工程师李宗飞讲述了本人亲历工业园区从最初建成到蓬勃发展,他与园区共同成长的故事。

丽江隆基公司技术工程师李宗飞:

成为华坪县工业园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我很自豪。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看见了县委*府组织丽江隆基招聘的信息,当时怀着试一试的想法报名了,很庆幸经过公司选拔留了下来。

应聘时我填报的是IT主管职位,却被选入了技术部,面临跨专业的挑战,我毅然决定背上行囊,外出闯一闯,入职后公司安排到银川、中宁基地学习。经过半年的学习,在前辈们的耐心指导下,我最终掌握了投产所需要的基础技能,学成归来回到丽江隆基,便参与了第一批单晶硅棒生产,从第一炉投料开始到等径过程,我全程参与跟进和现场共同按照SOP标准进行操作,年1月15日20点整,激动人心的一刻终于到来,丽江隆基单晶车间第一根单晶硅棒拉制完成,为我公司年单晶硅片产能持续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之后的这些年,我带领团队助推车间顺利投产,后来又有车间、车间、车间陆续投产,在这块充满热血、充满激情、充满阳光的园区土地上,到处都留下了我的足迹。

我是丽江隆基入职的第一批员工,回想起刚入职时,石龙坝清洁载能产业园区到处*土飞扬,道路泥泞不堪,核心区内没有一家建成的企业,丽江隆基单晶硅棒项目动工六个月,公司和园区管委会还使用着县城租用的临时办公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指挥部设置在石龙坝园区的一个临时活动板房内,烈日炎炎下,我们在板房内边“汗蒸”边工作,直到7年年底项目建成试产、次年3月园区双创中心建成,公司、管委会和园区建设指挥部才有了正式办公点。回想当时园区的工作人员、公司员工都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坚持着、奋斗着、工作着,再看看现在朝气蓬勃的园区,一尘不染的公司,我觉得所有人的努力都是值得的。能在这个充满朝气、憧憬、力量、文化的地方愉快地工作、发挥着自己的价值,为园区发展、为公司、为社会奉献着自己的力量,让我非常骄傲。

经过几年的成长,我对园区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情感。咱们华坪产业园区的前身是年6月省*府批准设立的华坪个体私营经济实验区。年华坪个私实验区通过国家审核成为第七批省级开发区之一,个私实验区正式更名为云南省华坪经济开发区。2年被列为省级工业园区,5年被确定为全省拟培育的10+50个百亿元产业园区之一,6年被列为云南省清洁载能产业示范园区和全国个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9年被授予云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云南省水电硅材加工一体化产业示范基地。年园区优化提升对园区进行重新认定报批后,园区更名为云南华坪产业园区,华坪工业园区是丽江市唯一保留的省级开发区。

我是土生土长的华坪人,记忆中十年前的华坪是以煤炭开采、洗选加工为主的传统资源型工业县,4年以来,受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国家去产能去库存*策等因素的叠加影响,全县工业经济快速下滑,5年园区仅实现工业总产值21亿元,6年园区开始发展清洁载能产业、绿色建材产业和生物产业的经济转型探索之旅。华坪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园区经济实现了持续增长,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7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今年上半年园区已实现工业总产值71.58亿元。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与园区同事在一起努力过、奋斗过、感动过、成功过,当然我也同样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实现了从年薪5万到年薪10万的励志目标,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在各级*府、园区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与支持下,公司的业务蓬勃发展,让我切身地感受到了国家富强、社会安定带来的福祉。我们必须坚定永远听*话、跟*走的信心和决心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华坪县永兴乡马鹿村*支部书记海国富作为直过民族的村干部,讲述了他的家乡脱贫致富的故事。

华坪县永兴乡马鹿村*支部书记海国富:

马鹿村这十年来,认真学习贯彻*的路线、方针和*策,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力促进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马鹿村共11个村民小组户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下设三个*小组,*员38名。这十年来,在各级*委*府的坚强领导、各级挂联单位的关心帮助下,通过全体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实现了整村脱贫出列。

产业发展助推脱贫致富。马鹿村*支部秉持“一个支部一面旗,一名*员一盏灯”的工作理念,推进马鹿村产业发展之路。率先制定了“种好一棵烟(烤烟),栽好两棵树(核桃、花椒),放好一群羊(山羊养殖)”的特色生态产业发展思路。种好一棵烟(烤烟):年在我和13名*员的带领下试种烤烟67亩,喜获丰收,实现产值达32.2万元。虽然试种成功,但许多群众仍抱着观望态度,不为所动,于是*支部召开*员大会,进一步统一思想,除5名老*员外,其余30名*员全体上阵种植烤烟。年种植烤烟亩,收入达到万元。随后几年,我们马鹿村的烤烟产业迅速得到发展,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亩左右。烤烟收入也一直稳定在万至万之间,烤烟产业成为马鹿村的支柱产业。栽好两棵树(核桃、花椒):马鹿村*支部抓住“退耕还林”*策,在全村范围内大面积退耕种植花椒和核桃。通过马鹿窝荡和麻窝荡自然村*员带头发展示范的方式。十年来,全村花椒种植面积达到余亩,产值最高时达到余万。为确保产业持续稳定增收,马鹿村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同时还引进魔芋、何首乌、柿子、雪桃等新兴产业,引导村民试种。放好一群羊(山羊养殖):马鹿村*支部以充分利用好每一寸土地,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鼓励、引导并带头大力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对发展较好的农户给予奖励,对特别贫困农户给予补助的方式,同步推进马鹿村黑山羊、“运动猪”、蜜蜂等养殖业的发展。通过十年来的努力,目前全村养殖山羊只,生猪头,蜜蜂余窝,养植业收入达余万元。

村规民约助力基层治理。马鹿村是一个传统的傈僳族村寨,饮酒之风盛行。为改变这一现状,马鹿村结合十个村民小组的实际情况,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组规民约,推行禁酒令,督促村民摒弃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树立实干致富精神,形成了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逐步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和监督,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从源头上遏制村民身边的不正之风。十年来,不断完善村级村*组织提议、村“两委”会议商议、*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四议两公开”制度让“自治强基”作用得到进一步凸显。

“红黑榜”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马鹿村曾经是深度贫困村。村子里的男人经常喝酒、聚众*博,地里的庄稼顾不上。为了表扬先进、鞭策后进,马鹿村以“村规民约”为载体,“红黑榜”制度为抓手,把村规民约的修订完善和乡风文明“红黑榜”制度建立结合起来,“红榜”弘扬正能量,“黑榜”鞭策反面典型。自强感恩、勤劳致富、诚信守法、孝老爱亲、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先进典型事例在“红榜”上张榜宣传,弘扬正能量;反之,将违反村规民约的行为以及屡教不改的生活陋习在“黑榜”上曝光批评,以乡邻社会舆论促其改正。通过“红黑榜”制度,激发了马鹿村村民内生发展动力,在人居环境、思想意识、精神面貌方面都有明显改善,有效提升了乡风文明和乡村治理水平。如今,马鹿村喝酒闹事的少了、邻里纠纷不见了,村民们争先恐后种烤烟、花椒,家家户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华坪县民族中学退休老师李卫华作为华坪县第一批棚户区改造搬迁居民,讲述了十年来家庭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的故事。

华坪县民族中学退休教师李卫华:

我是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的退休教师李卫华。十年前,我住在华坪县粮苑服装城边上的一栋预制板结构危房里。那是一个老小区,坐东向西,前后临街,地处老城区中心,房屋比较老旧,上下五层共有20户,每户约40平,两室一厅。我家住五楼顶层,因房屋老旧,没有电梯,也没有路灯,晚上都是摸黑上下楼梯,楼道卫生还得自己打扫,到了雨季,屋顶漏雨,几次修补也无济于事。夏天房屋闷热无比,特别是买米或是搬运重物,得从一楼提到五楼,非常吃力,车辆进出停放也非常不便,这给我一家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特别是房屋是预制板结构的,不抗震、不安全,一家人住着提心吊胆的。

在*和*府的关心下,我家住的危房纳入了华坪县4年棚户区改造,进行了拆除,我们20户全部通过货币补偿进行了安置。我便用棚户区改造的安置款以合意的价格买到了心仪的现在居住的中和花园住宅。现在住这里交通便利,小区人车分流,电梯入户,绿树成荫,环境优美,还配备物业管理、快递投放设施,自从入住新的小区,楼道也不用自己去打扫了,也不再担心房屋安全问题了。

我的新居多平米,三室两厅,坐南朝北,冬暖夏凉,比原来的住宅宽敞多了,冬天阳光暖暖地照在客厅里,日照可持续到下午4点左右,身上暖暖的,心里也暖暖的;夏天,一丝丝凉风从对面的河边徐徐吹来,晚饭后我和家人坐在阳台上,品着茶聊着天,窗外的风景一览无余,温馨惬意。不论买米买菜还是搬运重物,从此不再艰难地爬楼梯了,直接坐上电梯到达家门囗,而且楼下几步就可以进超市购买生活用品,闲暇时还可以约上几个好友到楼下散散步、喝喝茶,也可以到亭台边小坐一会。不知不觉,我在新居又生活了很多年,生活起居等各方面便利多了。

我的一些同事、朋友也和我一样,享受到了*和*府的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的好*策。原来的森工局棚户区以及和我一样居住在预制板结构危房中的居民全部纳入了棚户区改造进行了安置,都换了新居,住上了安全有保障、环境优美的住房。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也都进行了更新改造,完善了雨污管网、路灯、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同时华坪县还新建了康桥别院、红河谷庄园等一批配套完善的住宅小区,市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现在我偶尔路过曾经的住处,真是日新月异!老房子的地方已改建成一个集防空避难和停车为一体的立体停车场,停车场的周边建起了花台,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花卉和树木。老宅下方原来县广播电视局的地块新建成了廉*文化公园,公园里已绿树成荫,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水池里莲花盛开,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华坪县当时像我家这样在老城区的危房,通过棚户区改造拆除后都全部建成公园、停车场、公厕等市民公共活动场所。现在的旧衙坪公园、水井街停车场、老公安局停车场等都是华坪县委县*府按照老城区只拆不建的原则,拆除原来的危房后建设的市民公共活动场所。同时,县委县*府还不断加大城市道路和健康步道等建设力度,曾经狭窄的道路也进行了扩建,公路两旁安装了一排排路灯,鲤鱼河边修建了健康步道、儿童乐园和滨河公园,初夏的夜晚走在河边,杨柳低垂,河风送晚,闪烁的霓虹灯与天空中的繁星闪烁交相辉映,无不是家乡一道靓丽的风景!

我原来工作的县民族中学也搬迁进行了新建,此外华坪近几年还新建了县幼儿园、职业中学、县医院、体育馆、游泳馆,市民就学就医健身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华坪县城也先后获得了中国避寒宜居地、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中国天然氧吧、云南省卫生县城、云南省园林县城等荣誉。随着城市越来越干净宜居、越来越和谐包容,很多外地人也来到华坪定居或者康养。

这10年来,我亲身感受到了*和*府的惠民利民*策,也亲眼看到华坪的城市建设得越来越好,我真切的为我能生活在这样一个幸福宜居、和谐包容的小县城感到自豪,更为我们*和*府关心城市居民、重视城市建设发展感到骄傲!

华坪县绿益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郭学斌讲述了他在龙头村发展芒果产业的创业故事。

华坪县龙头村绿益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郭学斌:

龙头村的芒果产业发展始于年,经过将近20年的发展,我们在龙头村果子山建成了全县晚熟芒果示范基地,年被评为全市“2+6”乡村振兴示范点,现在的龙头村真正成为了华坪县芒果产业发展的龙头。我们村的芒果产业在我任职龙头村*总支书记的时候就已经步入了成熟的阶段,我秉承着巩固提升芒果产业,促进芒果产业提质增效的任期目标,带领村民继续发展巩固芒果产业。

一是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完善配套设施。采取民建公助的方式,发动*员带头投工投劳、集资捐资改造硬化果园道路、入户道路20千米;争取水利部门余万元的项目完成了辖区内查腊箐水库、果子山腊姑河水库堰沟的除险加固工程、燕儿岩的人饮工程和*家湾的高效节能灌溉工程。

二是向专家求教,打造绿色食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机、无公害、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为解决果农的销售难题,也为让购买者买得放心,吃得健康。龙头村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芒果发展领导小组,负责与农业科技部门衔接,寻找出路。通过探索、实践,最终采取了在果园养鹅除草捉虫,由芒果专业合作社带头使用农家肥等方式,减少农药、化肥等用量,确保芒果经得住农药残留、有机、绿色、无公害的检验。

三是着力打造龙头果子山晚熟芒果基地,树立品牌。为打造出龙头芒果的优秀品牌,我鼓励全村群众都把精力和智慧投入到发展芒果产业中,带领*支部在“一村一品”上下功夫,结合芒果产业发展,探索形成“*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目前全村芒果种植面积达4.39万亩,打造了果子山万亩有机晚熟芒果示范基地。其中,0亩芒果获得无公害认证,.05亩芒果获得绿色认证,.8亩芒果获得有机认证。

四是坚持支部引领,做强集体经济。十年前,我积极响应*的*策,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龙头村成立了以自己为法人代表的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华坪县绿益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农用物资统购统销、对接客商、芒果销售、各社员果园劳务派遣等,在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的基础上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收益。年,龙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预计在今年年底,龙头村集体经济可突破30万元。

作为一名共产*员,我把自己种植芒果的经验技术告诉给村民,让他们靠产业发展致富,从而摆脱贫困。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果子山芒果种植户从最初的13户发展到了户,种植面积达到2.2万亩,品种由建园初期的实生芒果逐步改良换接成了凯特、圣心、红象牙等优质晚熟品种,三个优质品种种植面积已占示范园种植面积的85%以上。截至年末,龙头村芒果产值3.4亿元,初加工产值4.37亿元,户均芒果年收入超过8万元,芒果产值超过10万元的有户,超过30万元的有户,超过70万元的有22户,超过万元的有5户,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4万元,全村农户总存款超过1个亿。

十年来,昔日的荒山成了真正的果子山,绿了山,富了民,果子山更成为了华坪县山区、半山区农民经济增收的典范,对辐射带动全县生态产业发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教师周云丽讲述了十年来她与女高的奋斗故事。

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教师周云丽:

我是丽江华坪女高的第一届毕业生,现在是女高的一名数学老师。年,我初中毕业,因为家庭贫困,面临着辍学,恰逢女高建成,我才有了继续读书的机会。在女高学习的三年里,张老师经常给我们讲红色故事,带我们看红色影片,教我们唱红色歌曲,让我们懂得了感恩,珍惜学习的机会,不怕苦不怕累。在女高的三年时间,我学会了坚强和独立,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也是在女高让我真正理解了亦师亦友这句话的含义,张老师和其他老师在学习上对我们的要求是很严厉的,但是在生活中对我们是无微不至的关心,让我们感到很温暖。也是受到她们的影响,所以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选择了师范。

年到女高读书时,学校只有唯一的一栋教学楼,没有宿舍、食堂、厕所、围墙,我们学习、住宿都是在这栋楼里,女老师跟我们一起住在教室里,而男老师轮流值班住在一楼的楼梯间里,承担了保安的职责。厕所和食堂是借用隔壁民族中学的,晚上上厕所都是由一个男老师和一个女老师一起陪同。操场没有完全硬化,整个学校就是一片*土漫天的工地。在这样重重困难和挑战面前,张老师带领着学校教师克服万难、埋头苦干,用共产*人的理想和信念,默默坚守着、奉献着,守护着一个又一个大山女孩儿的梦想。

十多年过去了,在各级*委*府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楼、食堂、厕所、宿舍、围墙、足球场都已建好,教学设备设施完善齐全,校园环境优美雅静,鸟语花香。在优美的校园环境里,也充满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女高“*建统领教学,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用红色基因树人铸*。红色文化的传承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我们不仅给学生讲授学科知识,还组织学生朗诵革命故事、传唱爱国歌曲、开办法治讲座、弘扬传统文化,坚持每周一次全校师生德育课;组织开展特色课间操;校园里,教室,走廊上,古典诗词、革命传统教育宣传标语、红色文化警句随处可见。举手投足、潜移默化,让同学们时时刻刻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感受信仰的温度,强化对学生的心灵塑造,在学生心中深深的埋下一颗颗红色的种子,让革命精神、爱国情操、红色基因融入学生的血液,代代相传。

这十年,对我自己而言,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拼搏,从女高的第一届毕业生变成了女高的一名老师,我是幸运的,同时我也是幸福的,因为我在讲台上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快乐。是华坪女高改变了我的人生认知,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我和女高的所有老师都会充满希望,满怀奋斗的激情,耕耘在三尺讲台,无愧新时代。

丽江华坪女子高中建校以来,女高的老师把青春留在了华坪,将希望播撒在了每个女孩的心中,多名毕业生从女高走出大山,走向远方,学生们也没有让老师失望,学成之后不忘回报家乡,回报社会。一个个大山里的女孩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有的成为了救死扶伤的医生、有的成为了保家卫国的人民警察、有的成为了为民解忧的村官、有的成为了主持正义的律师、有的默默奉献走上三尺讲台……她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不断奋斗、拼搏,践行着在女高的誓言“听*话、跟*走,做*的好女儿”,把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的建设添砖加瓦,为国家发展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记者/李琳

编辑/和润*

责编/和众学

热线电话/—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