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年8月16日凌晨1时40分,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丽江天文台作为四个量子通信地面站其中的一个,在此次发射中起着重要作用。可是在此之前你对丽江天文台了解多少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对它进行一个彻底挖掘。“晴空万里、群星璀璨”的高美古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丽江天文观测站(民间称高美古天文台)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太安乡高美古,“高美古”在当地的纳西族语言中的意思是“比天还高的地方”。它海拔米,每年平均晴夜达天,没有人为光线和沙尘的干扰,加之天光背景暗、空气透明度好,保持了良好的大气宁静度,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天文观测基地。
据了解,从年开始,我国的天文科学家即开始在我国南方寻找天文台的台址,历经30多年的风雨,经过几代科学家的努力,在“踏遍青山”之后,于年初步选定丽江高美古为台址。经过8年的实测、研究和论证,终于确定它为我国乃至东南亚最优良的天文台址,在年4月10日最终建成。丽江高美古天文台建成后,引起了国内外天文学家的广泛兴趣,高美古那湛蓝色的天空,夜晚满天的繁星、清晰的银河,让很多天文学家激动不已。特别是视宁度达到世界优良台址的水平,他们感叹干了一辈子天文,从未见过这么好的夜空、这么好的天文观测条件。“晴空万里、群星璀璨”的丽江高美古,已逐步成为国内外天文工作者心中的一块圣地。
2.4米光学望远镜观测遥远宇宙中最亮的类星体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丽江天文观测站包括两个园区:玉龙县城园区和高美古园区。玉龙县城园区称为南国星都,坐落在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夏禾路和上吉路交叉口,高美古园区坐落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的铁甲山巅,海拔米。园区现有4台科研望远镜:2.4米望远镜、1.8米望远镜、BOOTES-4和TAT,其中2.4米望远镜目前是东亚口径最大的通用型光学望远镜,其光学像质、成像分辨率、指向和跟踪系统等处于国内较好水平;1.8米望远镜是一个自适应光学技术试验平台,配备了中国目前最好的自适应光学系统;BOOTES-4和TAT全自动望远镜都是全球监测网的节点,尤其是BOOTES-4,其自动化程度非常高,不仅能全自动观测,还能自动进行部分数据处理,听起来是不是牛牛的呢?
天文爱好者的天堂
高美古环境优美,夜晚繁星满天,银河清晰可见,是天文科普教育的理想基地。一方面,丽江观测站是丽江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近几年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天文学家、天文爱好者及游客前来参观访问。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青少年学生对科学知识普及的要求,丽江天文观测站目前已经对有组织的青少年学生全面开放,并组织了多次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普和冬令营等科普活动;另一方面,其不断进行天文学高新技术创新并针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方面的要求提供高质量的天文应用研究服务,成为我国天文学前沿在南方的研究基地和高级天文人才的培养基地。
协助“墨子号”卫星发射功不可没
年8月16日凌晨1时40分,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丽江天文台作为四个量子通信地面站其中的一个,在此次发射中起着重要作用。
据了解,此次发射科学家在量子卫星上搭载了自主研发的“四种武器”:量子密钥通信机、量子纠缠发射机、量子纠缠源和量子试验控制与处理机。同时,在地面建设了科学应用系统,包括1个中心——合肥量子科学实验中心;4个站——南山、德令哈、兴隆、丽江量子通信地面站;1个平台——阿里量子隐形传态实验平台。据悉,各个地面站就好比我们的四肢,然后这个总控中心就相当于大脑,是由我们大脑发送我们的指令给四肢,然后四肢来操作,来做一系列动作。
丽江天文台允许参观吗?小编热心来答疑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丽江天文观测站包括两个园区:玉龙县城园区和高美古园区。玉龙县城园区称为南国星都,坐落在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夏禾路和上吉路交叉口,离丽江火车站约1公里路程。南国星都建有天文研究中心、3H公寓和天文广场。高美古园区坐落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的铁甲山巅,海拔米距离丽江市区40公里,从拉市海往石鼓方向几十公里,看到路标后再左拐爬山就可以到达,不过海拔会一直上升到三千多米,前去游玩的小伙伴要注意高反哦。在山顶有气象站(有很多凶狗),天文观测台,台下便是原始高古美村。但这里尚未对外开放,游人通常不能随便进入,不过天文台目前是免费进入的,只是望远镜只能特殊人员才能观看的哟。如果小伙伴你有带帐篷那就太好了,晚上可以在高古美村安营扎寨,看星星看月亮,谈人生谈理想,想想都觉得美呢,不说了,小编要收拾收拾去看星星了!
采写:谢斌
编辑:陈肖 初审:和昇 终审:张文杰
推荐阅读:
细数丽江最具文化底蕴的九大古刹
中乙联赛:丽江飞虎2:1险胜成都钱宝
有人说:“留不住人就挣不到钱丽江旅游要先搞文化”你觉得呢?
如果傅园慧不游泳了来丽江会怎么样?
中国最值得去的99个地方去过5个以上你就是超级旅行达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