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传承发展中彰显魅力与活力人民资讯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白癜风做好的医院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515/x9vhqcl.html

走进旅游名城丽江,不经意间,都能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10周年。记者从6月12日举行的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中获悉,非遗法颁布实施10周年来,在“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指导下,丽江积极探索与实践,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自觉推进非遗记录、传承、保护,成效斐然,同时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彰显出了无限的魅力与活力。

丽江共有8项国家级非遗项目

截至目前,丽江市共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达个,保护区26个,代表性传承人人。随着6月10日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丽江市新增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至此,丽江共有8项国家级非遗项目。

田野调查,夯实非遗保护基础

近年来,丽江市加大与市政协、各民族学会及各县(区)非遗中心(文化馆)合作,采取市县乡三级联动的方式开展了大量田野调查。调查范围涉及全市63个乡镇,涵盖汉族、纳西族、彝族、傈僳族、普米族等11个世居民族,共采集原始资料余份(件),形成多个专题报告,录像录音资料近分钟、图片资料上万张。

从年开始,相关部门重点对濒危的傈僳族传统文化、彝族水田人传统文化和泸沽湖周边地区的非遗资源开展调查,先后前往各县(区)非遗集聚的乡镇从民俗、文学、歌舞到医药调查。通过调查,基本摸清家底,为建立非遗保护项目体系、认定代表性传承人和设立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多年努力,建立了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一大批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民族传统文化项目被各级政府依法列入规范、科学、系统的保护管理中。

扩大视野,拓展抢救性记录范围

丽江市非遗中心发挥现有人才的专业优势,在继续推进原有项目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视野,把记录范围从过去的已有项目扩展到散落田野却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的文化遗存。先后拍摄记录了民族文化记忆工程宣科纳西古乐、纳西族民间文学阔授、普米族正面临失传的10个口头传统(口头文学)等项目;抢救性记录了曾经参与过丽江五凤楼、万古楼设计建造的仿古建筑传承人和积恭,记录了年事已高双目接近失明的永胜珐琅制作技艺传承人谭继成等。累计采录音视频资料近分钟,拍摄图片余张。

通过持续记录,为今后建立丽江非遗数据库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丽江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文化记忆。

突出重点,推动非遗项目保护

丽江市非遗中心每年力争对2至3个项目进行重点保护,在对重点项目进行保护的同时,也为县(区)开展项目保护提供了示范与借鉴。先后实施了纳西族祭署习俗培训及传承人杨文吉、杨玉勋的视频采集和口述史文字整理工作;实施了纳西族东巴文书写艺术及其传承人抢救保护项目,建立了玉水寨景区、丽江古城东巴象形文字体验馆和白沙锦绣院传承点;开展了国家级纳西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工作,对涉及区域内的非遗资源和文化生态做了进一步地调查与研究;启动了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普米族项目;实施了宣科纳西古乐民族文化记忆工程项目。

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对重点项目进行了有效记录和保护。

创新非遗展示体验暨文旅消费惠民活动

近年来,丽江举办了三届“丽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暨文旅消费惠民活动”,共组织纳西族铜器、永胜珐琅银器、纳西族东巴画、白族服饰、彝族毛毡、苗族服饰、傈僳族朱氏诊疗、摩梭纺织等40个项目多位传承人进行集中展示。

为提高群众参与度,整个非遗展与文化惠民活动有效结合,市民、游客通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