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地铁四号线,穿起两大景点,一东一西,一边是东钱湖,一边是慈城。东钱湖号称有三个西湖大,是浙江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被郭沫若誉为“西湖风光,太湖气魄”。也是因为它面积大,景点比较分散,陶公岛和小普陀是一块,南宋石刻和韩岭老街又在另一面。地铁站离陶公岛景区近一些,我们头天晚上就住在湖滨公园附近,方便第二天去小普陀。
东钱湖地铁站差不多就在地图上放大镜处的位置。那边多是居民区,农民房、厂区。晚上湖滨公园步行街从六点开始“斗歌”,颇有杭州西湖一公园的气势。我本以为去完小普陀可以直接跨湖就到韩岭老街,结果没想到路比较绕,不过路况还好,不堵车,十公里开起来也很快。如果不赶时间也可以坐景区的公交车站站停景点,只是发车间隔时间比较长,大约半小时一班,当然就要慢得多。
小普陀最有名的是这个霞屿禅寺里的观音洞,和旁边对面的观音像。有摆渡车是直接开到这个点,单程单人十元钱。
湖堤两边也搞了一些绿化,但是非常晒,中间的路行车后几乎就没路可走了,总体感觉和苏堤、白堤完全不一样,就像一条新建的人工堤。天气好湖面看上去很开阔,也有人坐船,不过再往里,出来的人都说里面没什么逛的。于是我们从禅寺这里直接坐摆渡车原路返回,转头去韩岭老街。
去韩岭老街的环湖路上,慢慢感到那边的气质和我们住处迥然不同。路上多是别墅、酒店,植被也茂盛起来。我们在网红建筑韩岭美术馆对面下车,就是韩岭老街的入口。这个韩岭美术馆是日本建筑师隈研吾设计,门口两个保安守着空无一物的展馆,馆门紧闭,只有一波一波的人们前来门口打卡拍照。
不知道为什么,我第一眼看见这条老街,就有一种梦回大理、丽江的休闲感觉。也许同样是蓝天烈日,临湖而建,老式排屋,还有充满花花草草的院落,唤起了我在大理喜洲的记忆。
而这些蜿蜒的水道,又让我想起丽江。只是水质不够清澈,没有大水车,却有小渔船。
这些小船停靠在这里是真的用来抓鱼的,当地人用一种塑料网兜做的编织鱼笼来捞鱼,就这样放在水里,傍晚的时候来“收摊”,正好做晚上的食材。
油赞子和年糕是宁波当地的饮食特色。我初次看他们在慈城炸年糕,以为是在炸虾片。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有年糕,好奇这么多年糕怎么卖得出去。这边还有一种特色饮品叫木莲冻,每家卖的颜色都不太一样,我喝了一杯,有点像薄荷味的凉粉儿。
韩岭老街不算长,往里走可以看到一些还没有被改造好的老房子。有的就还没有辟来做生意,危房人户都搬离了,只有墙壁上那些时代的印记还留存着。
做生意卖的吃食其实都大同小异。这里唐朝便有居民,它被东钱湖旁的福泉山和金峨山余脉夹持,古时候是宁波连接象山港的重要交通枢纽,现在时过境迁,作为浙东第一古街的存在,它的往昔面貌只存在于村里美术馆学生们的习作和旧日的照片中。
路的尽头,有一些尚在翻新中的民居。
每个文艺的古镇都少不了一家书店,不过现在的一些书店翻遍了都很难找到一本不加塑封的书,很遗憾,这家书店就是这样。点了咖啡,后来想想,两杯咖啡五十块,也许还不如买一本小书?
虽然这条路上安了不少椅子,但没有一条椅子上有人,大家都喜欢坐在阴凉处的石头护栏上。
如果说和云南的古街有什么区别,那就是这边的山都显得太秀气了......
傍晚时分,门口的小吃一条街愈发热闹起来。正如每个国内的古镇古街一样,这里也弥漫着臭豆腐和章鱼小丸子的味道。